外媒看重固
“历史之源”寻故事

                                2015-09-02 02:26 来源:新闻晨报 

王泠一

园林工程师管敏晖到上海打拼30多年了,但他一直很自豪地声称自己是苏州人,因为那是中国园林和碧螺春的故乡。在他的眼里,上海的公园设计、街景绿化、市容雕塑等还有不少景观美学上的硬伤。至于上海的历史渊源,似乎也不如“苏州府”悠久绵长,一度引发不了他的兴趣。

但最近,管敏晖开始不淡定了。因为他那将要读书的小孙子,从小是在长宁区长大的。小家伙不但拒绝承认自己是苏州人,而且要爷爷说清楚上海的来历和故事。为了当好孙子的“上海历史”老师,管敏晖开始恶补上海乡土历史。他的学习方式是很典型的知行合一,即到郊区古镇去、到博物馆去。游学选择的第一站听从了我的建议,同去青浦重固镇参观福泉山古文化遗址。

这个遗址在中国的博物馆系统是很有名的,前些年被考古学家确认为“上海历史之源”,可考证的岁月就有6000多年。从管敏晖的视角看,福泉山遗址几乎就是一个盆景式的袖珍公园――曲径通幽、植被错落、雕塑精致、陈列清晰。接待我们的遗址守护者是当地姑娘陈利芳,一身古典的装束。

惊讶于管敏晖为孙子而学习的劲头,陈利芳的讲解很是细致和生动。她告诉我们:这里宝贝串联起来就是一条“玉文化的历史长河”。6000多年前,这里的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和社会交易等价物,都是各类实用和耐久的玉器;甚至猪圈都是玉石堆砌。那时已经有玉项链、玉簪和玉镯了,直到现在,看起来还美伦美央的。

在她的娓娓道来中,一个成熟的古代上海社区在我们脑海里复活了。“原来那时就有广场大妈舞了!还全套乐器、篝火伴舞!”管敏晖兴奋不已,忙着拍摄场景、录制讲解,要给孙子私人定制启蒙教材。陈利芳则善意提醒:“活人殉葬墓碑的内容还是不要放进去吧,您也很难和小孩子解说奴隶社会的起源”。“没关系,先回家教儿子,等孙子长大了再告诉他什么是奴隶社会!”

“我也愿意当自己是上海人了!”这一天,老管改变了很多。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民生发展报告》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