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文章
人文福泉山

陈燮君

 锁定
陈燮君,男,1952年7月生于上海,籍贯浙江宁波,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哲学系学习博士研究生课程。曾任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党委书记、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上海博物馆馆长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被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传记中心授予“世界名人”证书和“20世纪2000名杰出科学家”证书。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总策划师。

长江下游及其出海口,是一大片神奇的平坦如砥的冲积平原。这里河浦交错,绿水纵横;这里土地膏腴,物产丰富。早在五千多年前,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在这里生存繁衍,并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及其他文化……时光的长河流到今天,这里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变化:一条条高速公路在延伸,一片片工业园区在发展,一幢幢农民别墅在耸立……这里是一片创业的富地,这里是一片投资的热土!而在这一片充满着现代化符号的背景下,古老而又神奇的福泉山,正在撩开它神秘的面纱,向世人走来,并为越来越多的中外人士所瞩目。

福泉山 ,曾名覆船山,又名薛道山,位于上海市青浦区重固镇中心地段。清光绪《青浦县志》记载,“福泉山在干山北,下皆黄土,隆然而起,仅十余亩,殆古谓息壤也……初因形似覆船,后以井泉甘美,易今名。” 县志上的简略记载,仅仅说明了福泉山的方位、面积、形状及得名之由来等,谁也没有发现和注意到福泉山是一座蕴藏丰富的东方金字塔,保存了繁华的大上海弥足珍贵的历史记忆。

1951年5月,一位基层负责文物调查的干部在福泉山周围偶然发现了几个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片。然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举,对于来自远古的这一信息,当时人民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之后,类似的信息不断地传来,农民、学生、筑路取土工人等,都在福泉山周围发现了石刀、石斧、陶片等。一系列的信息引起了市文管委的重视,1962年秋,经过考古复查,福泉山被肯定为上海重要的古文化遗址,并在次年列为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对于福泉山的试掘是在1979年11月,这是人们第一次对福泉山丰富的地下蕴藏的叩问,也是第一次寻找破解福泉山之谜的路径。市文管委在福泉山周围农田里进行试掘,出土了部分文物。

1982年8月,一个重要的信息传来,有工程队在福泉山遗址东侧山坡取土,挖土现场发现半块良渚文化玉璧和残破石斧、石刀等出土文物!青浦县博物馆有关领导立即赶往现场,一边进行制止,一边将这一重要情况电告市文管委考古部,市文管委立即派员赶到福泉山,对挖土现场进行仔细勘察,于是,考古界一个重要发现问世了:考古人员将采集到的良渚文化玉璧残片进行拼接,残片复原为一件完整的良渚文化大玉璧!

这是上海地区的重要发现。市文管委对福泉山相继于1982年9月、1983年12月、1986年12月进行了三次发掘,共计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共清理崧泽文化墓19座,良渚文化墓30座,战国墓4座,西汉墓96座,唐、宋墓各1座,出土文物2800多件。

福泉山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94米,南北宽84米,高7.5米。考古发现证明,它是古代太湖地区在沼泽地带中的一种典型的高台墓地,完整地保留了6000年以来的各个时期文化叠压遗存,内有丰富的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与战国时代的遗存,考古界一致誉其为“东方的土建金字塔”、“古上海的历史年表”、“上海的发祥地”等。

福泉山的奇特之处,是考古人员挖掉表土层后,在第一层竟发现了距今6000年前的马家浜文化陶器残片和动物遗骨,往下的第二层发现了距今5000年前的崧泽文化陶片,再往下的第三层则发现了距今4000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存,而第五层显现的是崧泽文化后期的文化遗物,第六、第七层是崧泽文化前期的文化遗物。福泉山遗址前三层出土遗物年代的颠倒,考古专家分析研究后认为,这是古代先民把附近另一个遗址的泥土搬运到原有的崧泽文化遗址上面,重新堆筑一个高台墓地。从土层内出土的较多的遗物陶片是良渚文化晚期的,该墓地又发现有良渚文化氏族显贵等情况,专家们断定此高台墓地是良渚文化时期氏族首领动用上万个劳动力堆筑而成的。

福泉山的发掘,不仅在良渚文化考古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而且还在对其下层的崧泽文化墓地和葬于其上层的历代墓葬清理中,也有重大收获:如发现了距今5000年前的崧泽文化象牙镯,距今2300年前的战国楚文化青玉双尾龙纹璧,西汉的圆形石砚和北宋的越窑莲花盖罐等文物珍品。这些重大发现,都证明了福泉山是一座上海历史文化和艺术的文物宝库。2001年6月25日,福泉山经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泉山古文化遗址,是上海的珍贵的文物资源。保护和研究福泉山古文化遗址的重任,已历史地落在我们文物工作者的肩上。我们衷心祝愿福泉山完好地保存历史的记忆,让历史的记忆激励今人向更辉煌的明天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