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酒泉城市规划景观布..
2005年9月10日,中国国际周易联合会执行会长巨天中、高级顾问..
居住环境调理的科学性
信息时代城市功能及其空间结构的变迁
酒泉城市规划景观布局
 
易经预测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巨大应用
2014年2月25日
  早在上古时代,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对世界的本源及其演化有了科学的认识,认为万物皆源于寥廓太虚之真灵之气,它是万物生化之源。通过五运的上下升降运动敷布于天地之间,统摄着大地万物的生化之机。虽然易经文化继承的是朴素唯物主义观,但是它他们对于世界观正确的出发点而产生的易经学就具有很大的正确性和实践性。由于九星(即天蓬、天芮、天冲、天辅、天禽、天心、天柱、天任、天英)、七耀(日月五星)在太空中循环悬照,大地才有了昼夜晦明、寒暑更替,四时的生杀现象。正是由于太虚“真灵”之气的“统”之能和日月星辰的循环往复悬照,于是蕴育、化生出种类繁杂的大千生物世界。
  五运阴阳之道是构成万物结构、功能的根本因素,五运六气与人体(万物)五脏六经之是相互感而遂通的。因此,五运六气的变化必然会直接影响人体的五脏六经。由于五运六气范围天地,广泛而微妙地渗透到所有生命领域之中,使人难窥其奥,以至历代医家精通者屈指可数。到了现代,今人对它更为陌生,简直达到了无人问津的程度。
  五运六气学说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门预测理论,是大《易》原理的应用学说。运气说出于八卦,掌握运气说,足可与“易数”相发明。运气说主要有四个动态变化的时空“量尺”(历数),即一年、十年、十二年、六十年周期之说。一年周期始于大寒,复归于大寒,期间历经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下而产生出来的风、寒、湿、燥、君火、相火等六种气候上的变化。十年周期始于甲,终于癸。十二年周期始于子,终于亥。六十年期始于甲子,终于癸亥。
  《易传》说:“大明终始,六位时成”,“变通者,趣时者也”,“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通乎昼夜之道而知”。由此可见,古人异常突出地强调了时间的作用。从整个宇宙来说,是空间的世界,而且所有天体,皆以其井然有序的特点和统一的规律进行着周而复始地、不断地运动。这一规律最大的特点是表现在时间上,时间融于整个空间和所有物体之中。因此,只有探索、掌握时间奥秘,才能窥视到一切生命现象的始终规律——“死生之说”。古人所应用的干支记时系统,就有着宇宙时空的深刻背景。
  下面我们再来谈谈源于五元六运学说的另一种称为干支周期的预测理论,干支不仅是我国古代记录年、月、日、时的象数符号,而且同八卦、二十八宿等相结合,成为划分天球区域的时空标志。干支系统是以阴阳五行象数模式来反映天文、历数、气象、物候的运动变化规律,体现了时空统一下的宇宙万物生命信息生长收藏节律。因此,干支与易卦之间有着必然的本质联系。干支与易卦一样,通过“天度”(历法),来推算运气的盈虚,节候的早晏,一切生命现象的生死荣枯。正因为干支系统体现了历数与阴阳五行象数模式的特点,所以能预测未来。
  据有专家研究后发现,在明代崇帧年间出版的《太仓州志》记载发生在明嘉靖元年七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1522年8月13日至14日)的特大洪涝灾害:“大风雨、拔木、江河及湖水尽溢,吾州、常熟、崇明、嘉定、吴江,漂没庐舍人畜以万计。是日俱有龙火之异。前壬午祸微轻而远,是年祸甚而狭,要之六十年内所无,人知同一甲子而不知干支无一日之赢欠”。其后六十年,即明万历十年(1582)在江苏吴江,又发生大洪涝之灾。据《吴江县志》(乾隆十二年)记载:“七月五日大风雨拔木覆舟,十三日又大风雨,太湖泛滥,民居漂荡十存二三,溺死人畜无算,与嘉庆元年七月同适甲子一周。”吴江一带发生洪涝灾害,而且皆在壬午年,相隔正好六十年。此后又经过了六十年,该地又引发了大洪涝,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令人惊奇地是,三个相连的壬午年之灾,竟皆发生在该地初秋之季,而且“干支无一日赢欠”。这里体现了一种时空完全对应的灾害规律。当然,60年干支周期之间有时并不全是前后首尾联结的,有时是以互相嵌套连环出现的。此外,也还有其它周期规律。干支周期规律事实上是广义的循环周期概念。这和周易学60年一循环和周期性理论不谋而合.著名科学家竺可桢(1890~1974)在研究长江洪水成因时指出它有22年左右的周期。
】 【打印繁体】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