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酒泉城市规划景观布..
2005年9月10日,中国国际周易联合会执行会长巨天中、高级顾问..
居住环境调理的科学性
信息时代城市功能及其空间结构的变迁
酒泉城市规划景观布局
 
国学讲座国学易经是传统文化之源
2014年2月17日

  中国国学文化的产生源于易经的哲学认识论与方法论,国学易经是传统文化之源。

  中国国学文化是智慧的海洋,从中孕育出极为深刻的哲学思想。先哲们早已认识到世界是充满着矛盾的,世界存在着冲突、斗争。“物生有贰”,“道生一,一生二”,“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万物负阴而抱阳”等,就是说事物不是单一的,是由不同的、甚至对立的要素构成的。

  这些不同的要素、不同的成分、不同的倾向,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中国先哲把世界纷纭复杂的事物中的不同的要素,用“阴阳”来加以概括,这是一个高度的哲学的抽象。不论是宏观的、微观的事物乃至社会的种种现象,甚至在人的心灵中,都是“阴”与“阳”的对立与转化,这种对立与转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周易》中的六十四卦就是这种对立与转化的网络系统。

  和为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万物负阴阳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谐也,相应也,刚柔适也。“和”是指事物或事物系统中的不同因素、不同要素、不同倾向之间的对立与统一。《周易·乾卦·彖辞》说:“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太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这是一幅太和的景象。“太和,和之至也”,“太和”是和合、和谐的最佳状态。

  “和”又是“和合”。“夫物合而成”,“凡物必有合,合必有上,必有下;必有左,必有右;必有前,必有后;必有表,必有里。有美必有恶,有顺必有逆,有喜必有怒,有寒必有暑,有昼必有夜,此皆其合也。”“天施地化,阴阳和合。”“和”是事物各要素间互生互克、互摄互补的结果。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阴与阳不但是对峙的,还是相互包含、相互转化的,阴阳互根,阳极变阴,阴极变阳。“和”是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的和谐与统一,即是具体的同一;“同”是指事物的机械的、没有内在联系的组合或堆积,是抽象的同一。

  《易经》除了讲“中道”、“中行”之外,还讲“交泰和合”、“消息和合”、“既济和合”以及“生克和合”,这些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和合思想的剖析与展示,从而加深了我们对和合思想的认识。

  “交泰和合”中的“交泰”一词源于泰卦。泰者,亨通也。坤上乾下,阴阳上下交感,故亨通、和合也。指两种在性质上不同,甚至可能是对立的事物,如果它们存在于相同的空间或在特定的条件下,会发生交互作用的,这种相互的相交或感通,可以促进事物状态的变化发展。

  “消息和合”中的“消息”一词自于贲卦和归妹卦彖辞:“君子尚消息盈虚”,“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它讲的是两种发展趋势,是指两种相互联系而又处于不同发展方向的事物所呈现的交互作用的状态。“消”,指事物处于减损的、衰弱的、衰落的、下降的趋势;“息”指事物处于生长的、增加的、发展着的、向上的趋势。

  “既济和合”中的“既济”一词,是一个卦名,此卦的每一爻都当位,即阳爻处阳位,阴爻处阴位,而且各爻位的阴阳都是一一对应的,反映了事物的对应性、相应性以及协调性的特征。它指事物发展的每一过程、每一阶段中,其对立的双方的力量基本上是均衡的、和谐的,因而这样的事物处于发展的最佳时期。

  “生克和合”中的“生克”一词源于五行的相生相克,“生”是指事物间的相互生存、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克”是指事物间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相互限制等等。“生克和合”是指处在相互联系中的事物之间,因相互促进、相互制约而处于和谐、平衡状态之中。

  “中道和合”为主导的“交泰和合”、“消息和合”、“既济和合”以及“生克和合”,不只是《易经》方法论的特征,也是以儒家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 【打印繁体】 【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